新闻中心
您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乐鱼华西证券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2023-11-25 21:55点击量:


  乐鱼2022年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为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全年经济顶住压力实现增长,在世界经济体量排名靠前的主要经济体中增速领先,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市场监管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债券违约、“伪私募”“类私募”“地方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投资者保护机制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行业监管通过持续深化分类评价和设置白名单,引导行业加强文化建设和合规风控能力建设,推动行业注重高质量、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各梯队证券公司分化加速。证券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证券经纪、自营、投资银行、研究、信用交易、资产管理等业务,收益水平与证券市场周期高度相关,由于证券市场仍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证券公司的收入、利润水平也呈现较强的周期性和波动性。2022年,国内股债市场波动加大,上证指数下跌15.13%,深证成指下跌25.85%,创业板指下跌29.37%,股票质押、债券投资等业务风险增大,证券行业面临投资收益回撤、计提减值损失等压力。根据中证协公布的经营数据,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2022年,证券行业140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49.73亿元,同比下滑21.38%,实现净利润1423.01亿元,同比下滑25.54%。公司综合实力在西部地区证券公司中居于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证券公司“白名单”名录,联合信用评级将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定为“AAA”,荣获每日经济新闻“2022中国证券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TOP30”、“数字化转型成果奖”、“最具社会责任感券商”等多个奖项。各项业务中,根据中证协公布的未经审计数据,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不含分仓)行业排名保持在前20名。根据中基协公布的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数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排名证券行业23名。财富管理转型获行业认可,荣获“首届中国证券业十大品牌APP君鼎奖”、“中国证券业APP数字化运营优秀实践者案例君鼎奖”、新财富“2022年最具潜力研究机构、进步最快研究机构”、“最具潜力投顾团队奖和卓越组织奖”、证券时报“2022年中国证券业投资顾问团队君鼎奖”等多个奖项,公司股权业务承销金额规模21.00亿元,荣获证券时报“2022年中国证券业创业板融资项目君鼎奖”;公司债业务发行规模197.39亿元,根据中证协官网公布数据,公司的地方政府债实际中标金额12.7亿元,行业排名第4位,公司主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金额10.2亿元,行业排名第20位。公司投资业务综合运用多种场内外金融工具,持续打造非方向性投资交易能力,2022年成功获得上交所股票期权交易资格。公司资管业务在债券投资、资产证券化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和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行规模20.8亿元,荣获“2022年资管ABS团队君鼎奖”。报告期内,本公司及子公司主要从事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信用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业务、公募基金管理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主要为证券和期货经纪业务、推广和代理销售金融产品业务、提供专业化研究和咨询服务业务等;信用业务:主要为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等资金融通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主要为向机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具体包括股票承销保荐、债券承销、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和新三板推荐等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主要为公司作为集合、定向和专项资管产品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投资业务:主要为公司从事权益类、固定收益类、衍生类产品及其他金融产品的交易和做市业务;报告期内及报告期末至本报告披露日,本公司及子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营模式、业绩驱动因素等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秉承成为价值驱动,极具活力和特色的全国一流证券金融服务商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以及投资管理三大支柱业务,围绕公司投研支持、机构销售、PB外包以及资管产品创设等跨业务关键能力打造机构服务和券商资管两大业务平台,构建以客户为中心、高效、协同、敏捷的组织管控体系,价值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健康活力、专业至上的人力资源体系,与业务协同发展的合规风控体系和全面赋能业务的信息科技体系,持续提升具有华西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综合实力在西部地区证券公司中居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经营转型优化,在传统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衍生品、券结业务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在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司注重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公司在西部地区领先的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是公司未来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业务拓展的坚实基础。公司按照“立足四川、面向全国”的发展方针,在发挥自身区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的战略布局。公司的机构网点、客户基础等重要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内。四川是西部经济、人口与资源大省。近年来,四川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持续深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扎实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加速推进,这些安排部署将为四川乃至西部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经过多年经营发展,公司在四川地区已形成了较为显著的经营网络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入选“天府综改行动”企业名单推进改革计划。公司可有效利用地方政策支持和股东资源支持,基于零售客户日益增加的金融服务需求,加快公司的业务由传统通道服务向综合财富管理服务的转型发展;基于机构客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以资本中介和创新投资银行服务为手段,开拓新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丰富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公司在充分发挥四川地区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天津、南京、杭州、大连、宁波、青岛等经济发达的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进行战略布局,初步完成了全国性经营网络的构建,截止报告期末,分支机构数量已超过130家。多年以来公司着力推动经纪业务逐步由“团队+渠道”向“产品+服务”模式转型,把“积累客户,优化结构,丰富产品,创造交易”作为经纪业务发展方针,不断通过差异化服务满足零售客户综合理财服务需求,为公司融资融券、金融产品销售等业务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加快传统通道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的转型,进一步优化公司经纪业务的经营模式。2022年,公司首批获得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资格,为公司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奠定扎实基础。在零售客户综合服务能力方面,围绕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公司的增值产品服务矩阵不断优化迭代,通过智能化营销、精准化推送、场景化融合,满足全平台各类客户群体的投资咨询、交易、投教和社交等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同时,公司全力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基金投顾服务体系,探索零售与机构业务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业务模式。截止2022年底,公司基金投顾签约规模已突破1亿元。公司积极推动投资者教育工作。公司“西博士讲注册制图文”在证监会投资者保护日专项活动中荣获“最受欢迎投教产品”;投教基地荣获“2022年成都市家庭教育实践基地”、“2022年最美志愿者服务单位”。多年来,公司在深交所、新财富、证券时报等单位组织的各类评选中持续多次获得各种奖项。零售财富管理服务方面,公司继续深化金融科技赋能业务,提升业务过程数字化、运营过程数字化、一线展业数字化,实现线上赋能业务开展与线下赋能营销管理有机结合。2022年,公司以科技金融为引擎,以券结等金融产品为重点,满足客户需求同时进行资产归集和综合收入提升,通过科技金融驱动线上业务融合、运营资源整合,达成高效、协同、敏捷、创新的推动目标,实现整体线上的数字化精准运营。同时,借助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持续推动平台建设和运营升级,推动项目在客户端、员工端、管理端、IT能力等方面的数字化整体能力提升。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载体,以专业投顾和数字化智能平台为手段,打造人和科技共同构成的财富管理体系。融资融券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组织有效、有针对性和不断创新的业务推广活动,2022年融资融券的日均余额近170亿,市占率为1.047%,市占率较2021年增长近7%。全年融资融券开户数行业市占率持续保持在2%以上。融资融券业务的持续精耕、深耕,稳扎稳打引进高净值客户规模,进一步扩大了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公司固定收益业务拥有一支知识储备深厚、从业经验丰富的团队,团队精诚团结,富有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核心成员均从事固定收益相关业务10年以上,同时具备有梯度的人才结构。固定收益业务多年来坚持低风险、高效率的运行原则,在深入研究分析国家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利率走势以及市场运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化运作、流程化管理以及科学的决策程序,不断增厚组合收益、实现公司收益最优化。自2005年以来,公司固定收益业务经历住了几轮牛熊市的考验,实现了连续17年盈利。公司债券自营投资业务优势持续巩固、销售交易业务稳健发展,利率衍生品投资业务逐步夯实,三大业务条线已经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2022年,公司持续强化FICC业务布局,稳步实施固定收益业务战略规划,积极推进做市业务,继续完善全天候做市业务模式,逐步建立起实时、深入的风险管理与决策机制。公司成立以来,坚持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通过持续推动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优化公司收入结构和利润来源,通过集中化费用管理强化成本控制。公司在强化经纪业务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投资银行业务、投资业务、研究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的盈利能力。同时,公司通过对创新业务的有效资源整合投入,将公司传统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创新业务的产出,扩大业务收入来源,持续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公司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绩效考核,加强业务协同整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引导和提升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公司控股股东老窖集团是大型国有企业,实力雄厚。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其他主要股东均为在其各自行业内拥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较为多元的股权结构为本公司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提供了良好基础。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各司其职,相互制衡,有利于保障全体股东的合法利益,保证了公司持续、独立和稳定的经营。公司现有高级管理团队在公司的业务运营和财务管理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高级管理层结构稳定,经过多年合作形成了稳健、诚信、务实的经营风格,对公司文化高度认同。公司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保证公司保持较高的经营效率,并能够继续带领公司在竞争激烈的证券行业中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2022年,我国面对多重超预期冲击,A股市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启动实施,常态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取得重要成果。2022年,是证券行业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华西证券勇毅坚守的一年。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3.76亿元,同比下降34.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2亿元,同比下降74.1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977.47亿元,较期初增长2.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24.18亿元,较期初增长0.18%。报告期各业务经营情况如下:公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包括证券和期货经纪业务、推广和代理销售金融产品业务、提供专业化研究和咨询服务业务等。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21.7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38%,占营业收入比重64.50%。报告期内,面对财富管理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公司始终坚守合规底线,坚定“统筹谋划、长短结合,系统协同、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通过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的优化重构,实现由粗放式多头管理向资源高度集成的精细化管理过渡。不断优化营销策略,各渠道获客提质增效,夯实客户基础。加紧构建全谱系金融产品体系,向覆盖客户生命周期、伴随客户财富成长的资源配置模式过渡。全面启动核心数字化中台全业务场景推荐平台,强化了内容数字化运营,将数字化贯穿全业务链,大幅度提升金融科技价值。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启动基金投顾业务。截止2022年年底,公司基金投顾签约规模已突破1亿元。基金投顾业务作为“财富管理3.0”的重要载体,引领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新方向。公司进一步完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加快资产配置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券结产品池的布局。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金融产品代销行业排名由2021年末的23名提升至22名。全年实现金融产品协会口径业务收入1.52亿元,全口径业务收入2.96亿元。在提升金融产品销售收入的同时,有效助力公司获取新客户、机构经纪业务的发展,并为未来提升公司自有客户资产管理能力打下基础。2022年度公司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1.51亿元。报告期内,公司证券研究所立足内外兼顾,强化协同联动,在客户拓展、队伍打造、内部考核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方面,全年实现到账收入约3.22亿元,且人均创收位居市场前列。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内部协同工作,紧密合作,主动提供研究支持,导入优质业务资源,输出专业研究成果,共同挖掘相关业务机会。公司信用业务主要包括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等资金融通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信用业务收入9.1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47%。a.融资融券业务2022年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以客户为中心,升级业务办理通道提升融资融券客户业务办理体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业务管控规则,持续提升融资融券业务行业竞争力;精细化实施融资融券业务推广方案,吸引市场高净值投资者。在体系化管理的共同作用下,克服市场弱势影响乐鱼,促进公司融资融券市场占有率和客户规模保持平稳增长,保障了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收入水平。公司持续强化融资融券业务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一方面在北京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业务资格获取工作中,公司成为行业首批获取资格的七家券商之一,行业率先为投资者开通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办理通道,工作成果获得交易所高度认可。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重点客户、重点标的风险监控措施,强化客户风险提示过程管理,建立自有融券券源底仓保护机制等举措,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经受住了市场大幅回调的考验,全年未产生不良债权,保障了业务平稳有序运行,体现了公司行业一流的业务管理能力。b.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报告期内,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为指导,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持续规范业务开展、完善风险管理措施,在全面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客户结构,审慎开展股票质押新增业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有资金(含纾困计划)对接股票质押业务融出资金余额为48.95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利息收入3.13亿元。截至报告期末,自有资金(含纾困计划)对接股票质押存续项目综合履约保障比例230.56%,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未发生本金损失,未形成不良债权,业务风险控制有效。公司将紧跟市场和客户需求,保持合理规模,同时公司将继续把股票质押业务作为公司拓展“战略客户”的切入点和抓手,构建“战略客户”管理、服务、价值挖掘的协同机制,服务实体经济,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公司投资业务主要包括公司自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以及子公司另类投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投资业务收入-2.5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9.71%。a.固定收益业务投资2022年,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严峻复杂,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海外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收紧货币政策,地缘政治风险持续暴露。在短期冲击和市场预期不断扰动的影响下,我国债券市场宽幅震荡,缺乏明显的趋势性行情。在此背景下,公司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抓住较多投资机会,并及时优化持仓结构、有效规避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结合市场情况加大了对部分交易品种的把握,赚取资本利得;积极推进做市业务,成立FICC做市部,继续完善全天候做市业务模式,逐步建立起实时、深入的风险管理与决策机制,进一步优化利率债做市策略;探寻销售交易业务的新模式,并积极扩大销售交易对手方和品种。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强化FICC业务布局,稳步实施固定收益业务战略规划,并荣获2022年度银行间市场“年度市场影响力奖-活跃交易商”奖项。b.股票投资业务2022年,宏观扰动加剧,美联储激进加息,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俄乌冲突爆发并持续至今、以及美国加大对我国半导体行业的限制等亦对市场形成冲击。多重因素共振下,A股呈现了总体下跌和剧烈波动的熊市特征,主流板块大幅下挫。在上述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熊市背景下,公司股票投资业务的选股策略和交易策略都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在过去五年内,股票投资业务风险控制能力较好,投资组合表现出夏普比率高,波动小,主动管理能力强的特征。c.衍生金融业务衍生金融业务是公司战略定位中的量化投资中心以及创新业务综合平台。在量化投资业务上,公司采用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参与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获取非方向性绝对收益。投资策略在整体上侧重量化基本面分析,助力国家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优质发展企业的价值发现,特别主观基本面投资中覆盖程度有限的中小上市公司。在创新业务综合方面,以场内、场外期权,收益互换等衍生品为主要抓手,一方面通过开发不同风险收益结构的收益权凭证产品,协助公司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对接机构客户开发定制化产品,把握国内衍生品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服务公司战略转型。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财务顾问业务及新三板推荐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投资银行业务收入2.1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2.18%。2022年,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行,投行业务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为公司带来了重要的业务机会。投行业务作为公司“325”战略规划中的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对公司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公司以中国证监会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有关精神为指导,坚决贯彻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要求,按照公司投行业务改革振兴相关工作要求,先后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投行业务管理的制度或要求,建立了业务部门和内控部门的定期沟通交流机制,解决影响业务发展的问题和障碍,推动投行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一流中等有特色的投资银行。a.股权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报告期内完成立航科技603261)IPO、沃格光电603773)非公开发行股票、旭光电子600353)非公开发行股票、巨星农牧603477)可转债等股权融资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已过会待注册项目2个,分别为六淳科技IPO和晓鸣股份300967)可转债项目;在审项目7个,分别为恒邦能源IPO、佳驰科技IPO、东方水利公开发行并上市、科志股份公开发行并上市、瑞星股份公开发行并上市、吉峰科技300022)非公开发行股票、和邦生物603077)可转债项目。公司坚定不移落实根据地战略,巩固特色行业优势,在注册制大背景下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其中,2021年保荐承销的晓鸣股份IPO项目荣获了《证券时报》主办评选的2022年创业板融资项目君鼎奖,巩固提升了公司投行在大消费领域的品牌地位。b.债券融资业务报告期内完成43只公司债、3只企业债的主承销发行,承销金额231.51亿元,包括中国大唐公司债券、中国建材可续期公司债券、成都产司债券、成都交司债券、古蔺国资乡村振兴公司债券等项目。公司发挥区位优势,在四川区域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在地方政府债、绿色债、创新创业债、乡村振兴债等品种上建立了优势,形成了品牌。其中,地方政府债业务多次荣获上交所、深交所、中债登、各省财政厅等单位表彰表扬;成功承销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创新创业公司债券、古蔺国资乡村振兴公司债券、重庆大足国资绿色企业债券等创新业务品种,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新的力量。c.新三板业务公司抢抓新三板改革机遇,推动优质储备项目在新三板挂牌,完成了中苏科技、武侯高新、蜀旺能源、共同管业等项目的定向发行;向全国股转公司报送了赛康智能推荐挂牌项目的申请文件。公司将持续推动新三板业务发展,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投资银行服务。资产管理业务主要为公司作为集合、定向和专项资管产品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2022年,公司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9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17%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近年来围绕“大固收”业务方向推动业务转型,深耕固收投资、资产证券化两大重点业务领域,积极布局权益投资,深度挖掘现有客户潜在需求,全年继续布局固收投资、私募FOF、量化产品,进一步拓宽资管业务产品线,主动管理业务收入稳步提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荣获证券时报“2022中国证券业资管ABS团队君鼎奖”。公司资管业务在固收投资、资产证券化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和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同时,2022年,公司积极落实资管新规要求,丰富以固收为主要方向的策略研究,向投研要效益,为客户创收益。截至报告期末,母公司资管业务受托管理的份额规模为832.43亿份。其中,集合产品、单一产品、专项产品受托管理份额规模分别为376.90亿份、118.85亿份和336.68亿份,相比2021年分别上升6.87%、下降14.01%和下降17.15%。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仍相对单一,不同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同质化较为明显,随着参与者增多、服务和产品供给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监管去通道、去刚兑导向的进一步深化,权益基金、公募REITs等投资工具持续丰富,基金投顾等展业模式试点稳步推进,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进一步丰富,证券公司传统经纪业务加速向财富管理转型,资产管理业务加速向主动管理聚焦,部分证券公司尝试在细分领域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取得了一定突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则调整以及投行、资管等业务新规落地后,各种资源和相关业务进一步加速向规模较大、资产优良的优质证券公司集中,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强化。随着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启动实施,监管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及差异化、结构化的机构客户需求将对证券公司客户挖掘能力、产品设计、定价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部分证券公司扩大自身资本和专业优势,协同推动各项业务全面、综合发展,逐步成长为大型的综合性证券公司。金融市场对外双向开放程度加速扩大,跨境投资渠道不断拓宽,国际化产品体系不断丰富,A股在MSCI、FTSE、标普道琼斯等国际指数中的权重因子提升,海外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证券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将顺势调整。同时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便利度不断提升,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实现国民待遇,外资券商、资产管理机构等加速布局,全力抢滩中国证券市场,对本土证券公司既带来了国际金融机构全面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冲击,也带来了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直接合作促进业务发展、提升管理水平的机遇。金融科技已成为证券公司重塑业务价值链、运营模式的重要驱动力,证券公司在利用金融科技实现线上获客和提高经营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已向定制化产品服务、智能化投资交易和精益化运营管理等领域深度布局,逐步打造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风控等全方位的生态圈,重塑核心业务价值链,助推各项业务转型升级。面对证券行业寡头化、国际化和重资本化的发展趋势,公司制定了“华西证券未来五年(2019年—2023年)战略规划”。全力打造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以及投资管理三大支柱业务,成为驱动公司未来3-5年收入增长的“三驾马车”。①财富管理:通过聚焦核心客群,丰富财富管理产品服务体系,推动金融科技应用落地,加快财富管理转型,打造零售财富管理业务行业绝对优势。②投资银行:以并购业务作为突破口,围绕专精行业战略客户生命周期投融资需求、联动财富、资管构建投行内外部生态,同时,优化投行组织架构,强化业务专精与服务的能力与支持保障。③投资管理:以自营固收作为优势突破口,布局FICC转型,发展衍生金融、打造量化特色,强化板块协同,中长期成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围绕公司投研支持、机构销售、PB外包以及资管产品创设等跨业务关键能力打造机构服务和券商资管两大业务平台,与三大支柱业务深度协同,助力业务发展。①机构服务平台:以投研能力和机构战略客户统筹管理为抓手,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精品研究所,培育川内机构战略客户,为机构金融业务发展奠定基础。②券商资管平台:中短期通过深化与各业务单元协同、做大资管规模,长期培育资产配置和主动管理核心能力,打造潜力收入增长点。④深化合规风控前置,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与业务协同发展的合规风控体系。(1)推进财富管理3.0转型升级,打造财富管理新业态,开启财富管理竞争优势提升新征程(2)优化大类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大力发展资本中介业务,提升重资本业务创收长期稳健贡献持续丰富银证合作新场景,探索线上导流新模式,优化裂变获客管理体系,加力线上渠道两融获客和三拓业务发展,推动价值客户精准高效获取,持续促进客户规模扩张及客户结构优化。建立完善臻选券结产品池,升级完善特色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全面推广基金投顾业务,推动客户价值深度挖掘和买方投顾转型。加快业务团队融合和升级,强化数字中台核心能力,探索平台流量运营、客群精准运营、场景精准运营,提高客户场景转化效率,促进客户粘性及服务提升。大力支持两融业务发展,完善自有券源管理体系。持续推进FICC全产业链业务打造,加大FICC做市业务拓展,根据市场变化适度调整信用债投资规模和结构。大力发展量化投资业务、衍生品业务,持续完善衍生投资策略,适时调整衍生金融组织架构,加强人才引进储备,扩大综合业务规模。密切关注权益市场政策指引、盈利边际变化,把握市场整体修复机会。适时引进行业研究、定增、PE等优秀人才,加强与研究、投行协同,深挖潜力项目,增强已投企业的资本市场赋能。(3)聚焦投行业务能力建设,做实根据地策略,构筑投行业务区域特色长远优势基础以投行检查整改为契机,切实做到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全面重塑“三道防线”,提高执业质量。股权业务聚焦公司战略客户和优质成长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点布局消费、军工等,打造细分领域专业品牌。债券业务聚焦央企、川渝省属国企和城投平台类企业等债务融资需求,债券投资与债券发行联动,投资重心继续向川内转移,提升川内获客竞争力。战略客户服务以“投贷联动”为依托,获取“量多质优”中小微企业客户,协同共建、完善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和战略客户综合金融服务体系。(4)巩固机构和资管业务成果,纵深打造机构业务发展平台,提升机构服务和资管品牌影响力研究业务要动态择优补充总量及重点行业人员配置,择机扩大保险机构、私募客户服务覆盖,推动开展国际客户研究服务,全力打造信息化研究支持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研究服务广度、深度和效能。私募机构业务要打通研究服务业务协同,整合开展一站式服务,完善种子基金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提升资产撬动水平。资管业务要深化浙江区域业务模式,加大广东、川渝区域拓展力度,探索布局资管权益投资,促进规模、收入双增长。资产证券化业务要聚焦优质央企及川内优质国企客户,探索破冰公募REITs业务,抢抓业务风口。基金公司要尽快推动公募产品发行。合规风控要做到稳中有进、稳中有变,加强合规文化培养,提高员工合规诚信意识,强化业务部门、业务人员第一责任人要求。完善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声誉等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机制,完善反洗钱内控机制和投行内控机制,进一步探索合规风险前置管理和智能化管理,通力协作防范业务风险。加强监管政策理解,加强监管部门沟通,与时俱进落实合规风控要求,积极稳妥做好风险事项处置。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内部巡查机制和联合监督机制,推动公司廉洁文化品牌建设。(6)落实信创试点要求,推进IT新基建及科技赋能计划,建强安全高效的科技支撑体系稳步推进IT新基建五年规划,推动数据中心、网络流量分析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IT基础运营管理能力。推进信创试点系统建设,完成办公系统、费控系统及部分业务系统的上线切换。持续迭代财富管理智慧员工端场景功能,探索投顾服务智能化匹配及千人千面推荐功能,提升展业效率及服务质量。建设FAST计划二期、自营量化投资平台,驱动自营投资数字化转型。推动投行I-BETTER计划,完成项目管理、底稿管理、发行承销管理等相关系统建设。(7)贯彻新导向新要求,变革考核激励机制,重构适应行业新形势的人力资源体系深入贯彻经营利润导向,优化考核分配体系,先进评选重点向利润贡献占比大者或增速大者倾斜,同时兼顾成长快速者,评估增设相关奖项。根据监管要求,结合行业人才竞争,重新检视薪酬激励政策,完善协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新的职级管理和薪酬激励体系。盘点启动实施多层培训项目,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完善员工双通道发展机制。盘点分析业务人员效能,探索建立动态量化的人力配置机制。根据监管要求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约束机制,优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体系,推动公司品牌形象提升。持续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立更加灵活的资金调度机制,提升流动性管理精细度和资金使用效率。按照“强精准、提效能”思路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深化细化财务内控风险防范,提高采购工作质量效率。政策风险是指由于违反有关法律、部门规章、交易所部门规则等,导致公司遭受处罚或信誉受损的风险。证券行业是受高度监管的行业,与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可能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调整,若公司在日常经营中不能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而违规,可能会受到监管机构罚款、暂停或取消业务资格等行政处罚。公司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强化对宏观政策的分析与研究;要求各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并跟踪最新监管政策和行业动态,把握监管重点和监管动向。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风险因素,如股票价格、指数、利率水平的变动而导致公司资产组合价值发生变化,造成公司损失的风险。本公司当前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为权益类市场风险(如受个股、股指等价格变动影响)以及固定收益类市场风险(如受利率水平,信用利差水平等变动影响)乐鱼。针对市场风险,本公司构建了以风险价值VaR、风险敏感度指标、压力测试等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模型和指标体系。权益类投资风险指标包括组合市值、行业集中度、个股集中度、希腊字母等,固定收益类投资风险指标包含投资组合久期、DV01、个券集中度、行业集中度、发行方集中度等。本公司以95%为置信区间,采用历史模拟法,计算投资组合的风险价值VaR。公司发布了《风险限额管理办法》以及《风险限额管理实施细则》,对市场风险中的各类风险指标进行了限额设定,不断完善风险限额管理中的授权分配机制,及时对各项限额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与报告,预警与处置。针对衍生金融创新业务,公司制定了《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并不断优化复杂衍生品估值及风险计量模型,按照公司《金融工具估值及模型验证管理办法》对新产品新模型及时开展模型验证工作。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各项业务风险价值VaR均符合公司限额要求。本公司当前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固定收益自营投资、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信用交易业务。本公司固定收益类自营业务主要投资对象为国债、地方债、金融债、政府支持机构债、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同业存单等。本公司制定了《信用风险管理办法》、《风险限额管理办法》、《风险限额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对债券投资的信用评级集中度、发行方集中度等信用风险指标制定了相应的限额管理方案,防范信用风险的过度集中。本公司对信用类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注重分散投资,并密切跟踪投资标的及融资主体信用评级变化。在融资融券、约定购回、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信用交易业务方面,为防范此类业务客户的信用风险,本公司制定、实行了一整套涉及整个业务流程的风险防范、监控、应对机制。公司严格控制业务的总规模,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业务规模监控和调整机制;本公司《风险限额管理办法》中制定了融资融券、约定购回、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的风险控制指标及阀值,包括业务总规模限额、单一客户集中度、单一证券集中度等风控指标;为综合监控信用交易业务,本公司每日汇总三项信用交易业务合并后的同一客户规模、同一担保品规模、业务交叉客户信息等核心数据,并形成风险日报;本公司建立了逐日盯市制度,对交易进行实时监控、主动预警,通过客户资信审核、授信审核、客户账户监控、发送补仓或平仓通知、及时提示交易规则等措施,严格控制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重视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体系的建设。公司已建成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已制定《内部信用评级工作实施细则》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管理细则》,已逐步实现对公司多个业务条线内部评级的统一管理,当前内部评级模型及内部评级系统能持续有效运行。2022年,公司按照全面风险管理要求,进一步优化各类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已正式发布《同一客户多业务限额管理及统一授信方案》并持续完善应用机制及底层数据;已完成内部评级二期建设的调研,拟正式启动立项工作,提升内评精细化水平;同时公司积极招聘信用风险管理人才,持续运用各类机制和工具,加强对自营/资管债券投资、债券发行承销、资产支持证券、股票质押、融资融券等业务的有效支持与监控。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公司制定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自有资金管理办法》和《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实施细则》,对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风险偏好、管理策略、应急机制、管理系统以及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运作机制等进行了规范,不断完善资金预算体系,强化资金头寸管理,确保流动性安全。公司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分别作为公司短期和长期的流动性风险容忍度衡量指标。每年初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要求,在年度综合压力测试中,以自设或规定压力情景下的净稳定资金率和流动性覆盖率为基础对公司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考察公司在未来一年内和一个月内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根据业务具体需要,公司不定期开展债券承销、股票承销、融资类业务规模等专项流动性压力测试。公司流动性监测工具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容忍度指标和风险限额指标监测、优质流动性资产动态管理、与市场有关的监测工具、对日常现金流量的监测及抵(质)押品监测等。公司制定了《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将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整体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指标均符合公司限额及监管要求。操作风险是指因内部人为操作失误、内部流程不完善、信息系统故障或不完善、交易故障等原因而导致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搭建和系统上线,通过RCSA、KRI、LDC三大管理工具进行操作风险管理,开展了年度风险控制与自评估,并随着新业务的开展组织流程梳理;定期进行了KRI指标监测,并根据管理实际进行调整,确保监测指标的有效性;在原有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外部损失数据库,根据运行效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内部流程和管理要求,同时组织开展操作风险规范运作和风险文化等培训,从多方面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的规范度和管理工具的有效性和契合度。合规法律风险是指因证券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证券公司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公司持续调整和完善各业务条线合规管理体制,充实合规法务部合规管理人员,确保公司合规管理体系既符合监管要求,又能促进公司发展。公司持续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根据监管规则的调整,及时对相关业务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为合规开展业务奠定制度基础。根据要求,公司对各部门、分支机构拟发布实施的重要制度流程、新业务和新产品方案、重大决策材料、上报监管部门的重要专项材料等进行严格的合规审查。公司积极开展业务自查和合规检查,及时发现业务开展和合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整改完善。公司持续推动合规风险事件的处置,做好风险事件的跟踪,并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公司严肃合规问责,对未能按照“勤勉尽责”要求履行职责给公司造成监管处罚、经济损失、声誉风险和潜在风险隐患的事件或行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经营管理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系统的组织架构。公司制定了《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公司新闻发布与媒体应用管理办法》、《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等制度;明确了声誉风险的组织架构和相应职责,公司首席风险官牵头负责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公司新闻发言人由董事会秘书担任,风险管理部牵头协同董事会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共同推动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各部门、分公司、营业部、子公司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司声誉及品牌形象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公司在对新业务进行审核时,需要对声誉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公司根据声誉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级,并制定应急方案和报告机制。2022年,公司进一步细化及规范了声誉风险事件分级管理的要求,实现声誉风险管理信息模块的上线试运行。

  马云进军预制菜?马云前助理朋友圈辟谣:肯定不做预制菜,周五预制菜概念股已经大涨

  洛克资本老板跑路调查:部分私募产品未备案,拆分份额规避合格投资者起投标准

  马云杀入预制菜赛道!又一蓝海市场浮出乐鱼,规模超万亿!这些上市公司已经押宝

  马云杀入预制菜赛道!又一蓝海市场浮出,规模超万亿!这些上市公司已经押宝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